The Evpatoria Report 演出
一只古老的瑞士后摇乐团

糯糯买好票后告诉我,十月的某个周四有场演出。
“周四有羽毛球活动,可能去不了。”我有些遗憾地说。
“没关系,去不了的话就把票挂咸鱼转掉。”糯糯回复道。
“是谁的演出呢?”我补充问了一句。
“一个瑞士的后摇乐队,The Evpatoria Report。”
“那必须要去的!”我紧忙回复道。
疫情三年,不知不觉间,已经丢失了去 livehouse 看演出的习惯。也或许是年龄渐长的缘故,逐渐放弃了触碰将某一些情绪放大到极致的音乐类别。
重新查了一下乐队的资料:The Evpatoria Report,成立于 2002 年,名字取自乌克兰叶夫帕托里亚(Yevpatoria)天文台。
在 1999 年与 2003 年,乌克兰叶夫帕托里亚天文台的 RT-70 射电望远镜,曾两度向宇宙深处发送代表地球智慧生命的无线电信号(Cosmic Call 1 & 2),期待某处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能够回应。
这让我想起曾经循环最多的一首曲子——《Taijin Kyofusho》。开头那段缓慢而略带悲伤的旋律,融入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前与指挥中心最后的通讯录音。采样结束在指挥中心一遍遍重复的“Columbia, Houston, comm check.”,却再也等不到回应。随后小提琴声渐起,将整首曲子的悲伤推至顶点。接着多种乐器和效果器堆叠成厚重的音墙,仿佛将人抛入一个不断崩坏又重组、无序的黑暗空间。幸好,小提琴与主音吉他的旋律像是一条垂落的绳索,让你在混乱中有所依附,等待所有嘈杂逐渐退去。结束时候,一段声波从右声道穿梭到左声道,又从左声道穿梭回到右声道,像是出去又回来的哥伦比亚号发动机轰鸣声。最终一切归于平静。
演出结束后,我跟糯糯打趣说,这些“再就业”的老年团,精力果然有点跟不上,好几个音都飘了。
签售时,糯糯的“E 人”属性全开,问他们是不是第一次来中国。
“是的,这是我们第一次来。”
“感觉怎么样?最近上海的天气还不错吧?”
“对我们这些住在山里的人来说,上海还是太热啦。”
“你们昨天在北京,今晚上海演完,明天打算逛逛吗?尝了本地美食没?”
“这里的食物很棒,人很棒,一切都特别棒!我们在大巴上已经忍不住一直拿手机沿途拍摄。昨晚一夜没睡,今天一早就从北京飞来上海,今晚得好好补一觉。明天还要赶下一个音乐节,不过我们一定会再回来好好玩一趟的!”
